2021年,贾跃亭旗下的Faraday Future(FF)曾因“FF币”引发全球关注,这款代币被宣传为“赋能未来出行的生态通证”,一度让投资者对FF的“造梦故事”热血沸腾,仅数月后,FF币的发行与交易便突然陷入停滞,至今未能重启,这场“币圈造富梦”的破裂,背后是FF自身经营危机、监管政策收紧与市场信任崩塌的三重叠加。


FF自身:经营困局让“生态赋能”成空谈

  FF币的初衷,是依托FF的电动汽车业务构建“用户-生态-通证”闭环:用户持有FF币可享受购车折扣、充电服务权益,甚至参与FF生态的治理,但这一愿景的前提,是FF必须具备稳定的交付能力与造血功能,现实却是,FF自成立以来长期深陷“量产难、交付慢、亏损高”的泥潭:其首款车型FF 91虽多次宣称“交付在即”,却因生产线、资金等问题屡次跳票;2022年财报显示,FF全年营收仅达预期1/10,净亏损超14亿美元,自身业务尚未跑通,“生态赋能”自然成了空中楼阁,投资者对FF币的价值基础产生强烈质疑。




FF币为何暂停?多重危机下的内忧外患




监管高压:合规红线下的“叫停”必然

  FF币的暂停,更与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环境收紧密切相关,2021年起,中国、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对代币发行融资(ICO)和虚拟货币交易掀起强监管浪潮:中国央行明确指出“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”,美国SEC则频繁以“未注册证券发行”为由起诉加密项目,FF作为一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,其代币发行若涉及证券属性,需符合严格的注册与披露要求,但FF始终未就FF币的合规性给出明确说明,在监管压力下,暂停发行成为规避法律风险的“无奈之举”。


信任崩塌:“贾跃亭光环”下的反噬

  FF币的命运,始终与贾跃亭的个人信誉深度绑定,作为“下周回国”的“失信被执行人”,贾跃亭过往的“PPT造车”历史早已让投资者对其承诺心存警惕,FF币发行期间,市场便质疑其“借币圈概念圈钱”:FF股价在代币消息公布后短暂冲高,却因缺乏实质业务支撑迅速回落,被指“利用代币炒作股价”,当FF的交付危机与监管风险叠加,投资者对“故事”的耐心耗尽,FF币的流动性与信心随之枯竭,暂停成为必然。


  从“造车新势力”到“加密概念股”,FF的转型尝试始终在“理想”与“现实”间挣扎,FF币的暂停,不仅是一个代币项目的失败,更折射出缺乏真实业务支撑、脱离监管框架的“伪创新”终将走向泡沫破裂,对于FF而言,若想真正重获市场信任,或许需要先放下“故事”,把车造出来——毕竟,没有实体的“,终究只是空中楼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