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b3作为以区块链为核心、强调去中心化价值互联网的新一代互联网形态,其发展路径在全球范围内尚处探索阶段,在中国大陆,Web3并非被简单“认可”或“否定”,而是在国家战略框架下,通过“技术探索先行、风险防范并行”的模式进行理性引导,呈现出鲜明的“中国特色”发展逻辑。
政策定位:从“概念热”到“技术实”的聚焦
中国政府对于Web3的态度,核心在于剥离“炒作泡沫”,聚焦底层技术创新,2021年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“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”,将区块链(Web3的核心技术)列为“数字经济重点产业”;2023年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强调“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”,这与Web3中“数据确权、价值流转”的理念存在技术层面的适配空间,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始终强调“技术中性”与“风险隔离”——鼓励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、溯源、存证等领域的应用,但对加密货币、去中心化金融(DeFi)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领域保持明确监管态度,这体现了“趋利避害”的务实导向。

实践探索:产业落地中的“中国方案”
在产业层面,中国大陆的Web3探索已形成“技术自主、场景可控”的实践路径,蚂蚁集团、腾讯等企业推出的联盟链平台(如“蚂蚁链”“腾讯至信链”),在政务存证、跨境贸易、版权保护等领域落地超千个应用案例,实现了Web3技术的“有限去中心化”——数据主权归属明确、节点由权威机构共同维护,既发挥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,又规避了公链的匿名性风险,多地政府积极布局“Web3产业园”,如上海临港新片区、杭州钱塘区等,通过政策吸引区块链企业集聚,重点发展数字身份、元宇宙等合规方向,推动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。
风险防范:在监管框架中划定边界
中国大陆对Web3的监管始终以“防范系统性风险”为底线,2021年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文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;2022年《关于为 new-type entities 金融服务提供指引》进一步强调,Web3企业需严格遵守数据安全、反洗钱等法律法规,这种“划定红线+鼓励创新”的监管思路,既避免了资本无序扩张,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稳定预期,也确保了Web3发展不偏离“服务实体经济”的初心。
未来展望: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可能
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加剧,Web3底层技术(如零知识证明、分布式存储)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,中国大陆在Web3领域的探索,正逐步从“技术引进”转向“自主创新”:在密码学、分布式系统等基础研究领域,高校与科研机构持续产出成果;在应用层,工业互联网、农业溯源等领域的Web3实践已显现“降本增效”价值,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,Web3或在“可信数据流通”“跨境支付结算”等场景实现突破,形成与全球Web3生态并行不悖、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。
综上,中国大陆对Web3的“认可”,本质是对其技术创新价值的肯定,而非对去中心化金融等衍生形态的全盘接受,在“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”的原则下,Web3正在中国数字经济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“新质生产力”之一。

